千帆小说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崇祯帝发泄了一通,在案后坐下来,从如山的奏疏中找出三四篇,掷到朱慈烺面前:“自己看吧……”

王承恩却是暗暗松口气--看起来,陛下的怒气就这样了,不会对太子有什么责罚。

朱慈烺捡起来。

不出预料,果然是弹劾他的奏疏。

“阿巴泰乃是老奴努尔哈赤的七子,自崇祯二年入塞,到去年松锦之战,双手沾满了我大明百姓的鲜血,不枭首,难平天下人心头之恨,太子却要用他换回洪贼和祖贼,以敌贼换叛贼,纵虎归山……难道是要对建虏示之以好吗?”

“我大明自太祖皇帝立国以来,即便是当日英宗皇帝失陷敌手,也未曾向敌虏示弱……”

“我大明雄阔海内,据两京一十三省,子民兆亿,建虏女真不过是辽东野人,人口不过百万,但使将士用命,朝堂一心,建虏又岂会是我大明的对手?辽东只所以糜烂,乃是武将怕死,文官贪财,太子不思根本,却一心钻研灵变机巧之策,实在是缘木求鱼。太子年少,性如璞玉,纯纯不知人事,必是被身边奸人所误,臣弹劾兵部侍郎吴牲……”

弹劾他的人不是朝臣,也不是正式的言官,而是国子监的监生们。

国子监乃是大明最高学府,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因为大明分设两都,所以有南北两监之分(亦称南北两雍)。永乐二十年(1422年),南京国子监达9900多人,盛况空前。当时邻邦高丽、日本、琉球、暹罗等国“向慕文教”,不断派留学生到南京国子监学习。最初,监生当官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正德以后,监生授官受到严格控制,导致没什么人愿意跑到规矩繁多的国子监来当监生了,到了崇祯朝,国子监更是颓废不堪的,到现在国子监的不过几百人,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纳捐生,所谓纳捐生,就是出钱买来的,沈廷扬就是如此,在国子监磨了几十年,才磨了一个小官。

虽然国子监早没有去了过去的辉煌,但因为都是年轻人,热血,敢冲敢打,因此大明朝几次的朝争和党争,打头阵的都是国子监的监生。先是监生,然后言官御史,最后才是尚书侍郎这样的主力出击,就像是两军对决,先用监生这样的炮灰消耗对方的火力,待对方疲惫后,再一举破之,这样的套路,在阉党和东林党十几年的争斗中,最为明显。

看到监生们的参劾,朱慈烺心中立刻警惕--他怕的不是几个热血冲脑的监生,而是担心背后有人指使。

尤其是还弹劾到了吴甡。

前面几篇虽然骂的激烈,但基本都围绕在“换俘”之事,并不出乎朱慈烺的意料,但最后一篇却让他心头微微一惊。

“从古至今,储君都以养德为最重,但太子殿下却僭行陛下之权,先斩后奏,将祖贼之子祖泽润放回辽东,此大明三百载从未有过的事情。臣冒死弹劾,太子不安本位、弄权预政、淆乱朝堂,请陛下召回太子,明君纲,清权责……”

朱慈烺微微苦笑。

终于,有人将矛头直接指向他了。

朱慈烺看了下面的名字,钟祥贡生林右昌。

也是国子监的。

看来,国子监庙小妖风大,水浅王八多,不能不防啊。

“儿臣有罪。请父皇处分。”

将奏疏放在地上,朱慈烺向崇祯帝深深叩拜。

崇祯帝寒着脸:“那你说说,你罪在哪?”

“思虑不周,没想到朝臣们会如此激烈反对……”

“你的意思,用阿巴泰换洪承畴和祖大寿没有错了?”崇祯帝脸色更寒。

“是。”朱慈烺毫不犹豫的回答:“儿臣以为,用阿巴泰换洪承畴和祖大寿是辽东,乃至我大明的长远大计,就算有千难万阻,也不应该动摇。”

“离间离间,你就想着离间……但你就没有想到,一旦放回阿巴泰,向建虏示弱,我大明的颜面往哪里搁?”崇祯帝面无表情。

朱慈烺心中叹,面子是父皇的心魔,纠缠父皇的一生,面子是虚务,军国财政的所得才是实际的利益,当然了,没有哪个皇帝不爱面子,崇祯帝也不是历史上最爱面子的皇帝,只不过崇祯帝脆弱的自尊心在明末的时候实在是不合时宜,某种意义上讲,崇祯帝不知审时度势,不知权变的爱面子,害了大明,也害了天下。

面子两字,崇祯帝永远不会在朝堂上说出,在朝堂上,他永远是威严的君父,也就是面对自己的儿子,他才会无意识的说出心里话。

父亲说了心里话,但儿子却不能完全掏心,朱慈烺斟酌了一下,缓缓道:“父皇,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并非示弱,乃是示强,若非我大明无所顾忌,对黄太吉不放在眼里,又怎么拿他的七哥去换洪承畴和祖大寿?洪祖两人只是臣,阿巴泰却是亲贵啊。儿臣料,黄太吉必不会同意,他会拖延,就像是议和一样,黄太吉天天扯着脖子喊议和,松锦之战前都不忘记喊议和,但儿臣以为,黄太吉从来就没想过要和我大明议和。他高喊议和的口号,实质上是为了拉拢那些不想继续和大明打下去的建虏贵族,安抚内部的人心。”

“建虏人口不过百万,半渔猎半农耕,但其兵马却长期维持在十几万人以上,等于十分之一的百姓都是兵丁,兵力民力凋敝,无以支撑,所以建虏才要入塞,在秋收农闲之后,通过掳掠我大明百姓,抢掠我大明的钱粮,来维持他们的开销。普通建虏或不知道,但建虏亲贵,如代善、济尔哈朗绝对是心知肚明,建虏的军力财力已经到了极限,也因此黄太吉才要高喊议和,安抚了建虏内部的不稳定情绪和那些投降的汉军旗,同时也搅乱我大明边军的心态,可谓一箭三雕。”

“来而不往非礼也,儿臣以为,用阿巴泰换取洪承畴和祖大寿,和黄太吉高喊议和,有异曲同工之妙。阿巴泰是黄太吉的亲哥,如果黄太吉不同意换,那必然是薄情寡义,代善、济尔哈朗等人必然会兔死狐悲,对黄太吉统治的稳定,兄弟的齐心,绝对有影响。”

“如果黄太吉同意换人,无疑是等于向我大明示弱,用洪承畴和祖大寿这两个知晓我大明内部机密的重臣,换回一个无用的阿巴泰,建虏有识之士必然会小瞧黄太吉,进退维谷之下,黄太吉只能选择拖延,但他拖延的时间越长,这个消息就在辽东传播的越广,发酵也就更强,那些已经投降建虏的汉军旗的心志受到的影响会更大--阿巴泰都能全军覆没被俘,他们这些汉军旗又岂能强过阿巴泰?”

喜欢崇祯十五年请大家收藏:(www.qianfanxs.com)崇祯十五年千帆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千帆小说推荐阅读: 大唐:我挑明了,我是长乐公主数风流人物重生之战神吕布南宋北征天下枭雄贞观俗人刘协:我真的只想禅让啊!我的公主我的妻浴血兵锋陈捕头的日常大明之开局就进陵寝1627崛起南海大唐之最强酒楼巨星从退伍开始三国:开局貂蝉带着女儿找上门秘战无声唐时明月宋时关盛世大隋我的谍战岁月江南豪侠传间谍的战争《梦回大宋之水泊梁山》大唐第一逆子我要做秦二世回到明朝当王爷大明:天子镇国门网游三国之证道潇洒圣王我本初唐东晋北府一丘八从百姓到帝王山河相制史上最强军师盛唐之帝国崛起回到英国当大亨最强特种兵之龙魂大明第一太子上品寒士大明小书生三国之风起南海肥马逐轻尘重生之最强废帝大唐最强长子三国之谋伐大秦:开局成嬴政私生子大官人大唐第一匠帝国军团一抹残阳映青山从八百开始崛起
千帆小说搜藏榜: 孤岛谍战大唐:我挑明了,我是长乐公主秘战赘婿大唐之最强酒楼红楼庶长子穿越陪都之谍战重生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大唐:我的丫鬟竟然是长孙皇后雄起吧大秦红楼小魔王大周权相三国之吕家霸业回到过去当神犬重生三国之我乃曹昂亮剑:从重生周卫国开始谋定之后动极品贴身家丁从拯救草原部落开局天下安康大明之崇祯大帝大弹道宋耻四顾首网游三国之证道1900翻云覆雨明朝小仵作老婆是大将军风花醉三国之郭嘉异传大秦:我长公子的身份被识破了大明小学生重生我是土匪军阀九生无憾东汉袁氏原始战记:我成了小野人兰芳帝国1795穿越之大宋小地主大唐将门龙婿余毋争高武三国:无敌刘皇叔国士无双我是秦二世暗枪搅和大宋朝大唐:李世民偷听我的心声让法兰西再次伟大潇洒圣王大虞奇侠传我本初唐
千帆小说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就是要做皇帝曹魏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李想的北宋重生农门骄大周权相回到晚清的特种狙击手大宋极品国师血帅超级大独裁者开国功贼杀手特种兵抗日之精英特战队抗日之横扫天下三国之天下霸业铁血骠骑大唐全才盗宋奉天承运吕氏皇朝抗日之兵王纵横纵横三国之我是张辽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明末资本家江山如此多骄极品皇帝宋起波斯湾边戎远征军之溃兵兄弟猎日神刀重生三国之我乃曹昂重生我是土匪军阀我是秦二世重生之大科学家唯我独裁农夫三国天烽张辽新传宋风抗日大汉奸回唐龙游大唐之贞元记事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陷阵三国终极战争北唐汉皇系统备中的伊达独眼龙我的抗日大队